地方教育科研管理探索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1日

地方教育科研管理探索

 

 

张学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摘要]地方教育科研管理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内涵、目标、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作了相关探索,以期对广大科研管理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管理探索

 

 

一、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内涵

地方教育科研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以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武器,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选择切合地方教育科研实际的管理方法,对地方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科学配置和合理安排,以完成和实现地方教育科研任务和目标,提高地方教育科研效率和效益的活动和过程。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是地方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这种客观现实,使地方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目标、队伍结构、研究方法等与国家专业教育科研机构有所不同,因此使地方教育科研管理具有了自身特点。

    1.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教育性。由于地方教育科研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它不仅要为丰富教育理论作出贡献,而且要有力地推进教育教学实践,还要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它在管理上必须体现教育性。首先,要十分重视教育科研的普及指导工作,发动和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知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主动参与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并逐步提高研究水平。其三,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还要吸引专职研究人员深入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帮助广大教师提高研究水平。

    2.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灵活性。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而在许多方面难以实行刚性管理。地方教育科研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地方教育科研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环境等)是一种动态环境,社会信息面广、量大,瞬息万变;作为地方教育科研主体的教师则又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因此,在管理上必须体现高度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地方教育科研工作实施管理的时候,决不能仅仅由管理人员根据统一刻板的管理模式,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刚性和封闭的管理,而应通过目标导向、宏观调控、激励诱导等多种灵活的管理方式,使组织目标、群体目标、个人目标能充分协调,达到和完成地方教育科研的整体目标与任务。

    二、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目标

     明确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目标,是搞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地方教育科研管理总的目标表述为:依据教育科研管理的规律和原则,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发动、组织、指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以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这一目标是时代对学校教育科研的要求,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1.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目标的时代性。时代性集中体现为教育科研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教育科研管理目标以人为中心,注重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管理活动,让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提高素质。当前,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教育体制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重视校本研究。时代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只有发展的机遇,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去把握,机遇就会丧失。因此,地方教育科研管理要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作为重要的目标,着力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造就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2.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目标的实践性。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对象是战斗在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面对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地方教育科研管理,应该紧紧围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选择研究课题,变实践中的问题为教育科研的课题。组织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与发展,调动和激发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科研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很多,比如,素质教育问题、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优化问题等。因此,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目标要针对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

    3.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目标的操作性。管理目标应该要有一定的指标要求,没有指标就无法操作。比如,湖南省汩罗市在其教育科研管理中就提出了“教育科研是一把手工程”,“要组织与发动80%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目标。这一目标非常具体明确,便于实践操作和检查落实。就一个具体的学校而言,如有200名教师,就必须有160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科研目标的确定可以是多形式。即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可承担县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他教师可承担学校的科研课题,教师都参加科研活动。“人人改一点,种种试一点,课课做一点。”目标不高可以做到,点滴成功体验成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开展科研的动力。也就是说,这种参与决不是形式上的参与,必须要承担研究任务。任务可以是对理论的探讨,也可以是科研的实验,但都要拿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只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科研的欢乐,体会到教育科研对于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素质的真正价值,也才算真正参与了教育科研。

    三、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

    1.地方教育科研的计划管理。每年度都要认真制定教研部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计划,对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目的、任务、重点、措施等要有明确具体的安排。在这个总体计划的指导下,教研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管理计划,各学校、各子课题组和个人也要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制定保证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服务计划,从而形成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计划体系。对地方教育科研计划实施规范管理,就能克服地方教育科研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教育科研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2.地方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教育科研工作要搞好,首先必须有人去抓,去组织管理。为此,学校一要建立组织机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并把此事列入学校的日常工作议程,全面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其次要成立教科室。教科室是学校对教育科研实施管理的职能部门。学校教育科研的指令要通过它下达,各年级、各学科教育科研情况则要通过它收集、整理并及时反馈到领导小组,大量的为教育科研服务的行政事务要由它完成。三要成立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小组。学校承担或立项的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要组织专人进行研究。做到任务到人,职责明确。四要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能够促进教研。教研组、年级组要在开展备课教研的基础上,根据年级特点,承担和完成一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

3.地方教育科研的队伍管理。要重点建设好四支研究队伍:

(1)教育管理研究队伍。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参加,研究管理实践,解决管理问题,探索管理规律,形成教育管理研究的合力,促使教育管理有效化和科学化。

(2)德育研究队伍。以分管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为组长,全体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参加,研究学生品德现状,解决学生德育问题,探索德育规律,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促使学校德育工作的低耗高效与科学化。

(3)教学研究队伍。以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为组长,全体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参加,研究学生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问题,可根据学科门类特点组建若干教学研究队伍,形成教学研究工作的合力,以促进教学工作的艺术化和科学化。

(4)课题研究队伍。以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为组长,组建教育科研的骨干队伍。成员一般由上面三支队伍的骨干组成,专门研究解决重大的课题项目,促进学校以课题为中心的教育科研整体优化和高水平化,并对其它三支队伍起科研示范和领导作用。

    4.地方教育科研的课题管理。主要包括:(1)层级规范。层级,大而言之,学校级,县(市)级、省级、国家级;小而言之,校级课题。按性质可分管理课题、德育课题、教学课题;按隶属关系可分为母课题与子课题;按研究人员可分为集体课题与个人课题。(2)全程规范。课题从申报、筛选到校级课题立项,县(市)级以上课题从推荐、监测、结题到推广等都要形成规范,加强过程管理,保证课题研究以至整个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3)评估规范。对课题设立价值、课题成果成熟程度、课题成果推广价值等拟定科学的评估规模规范。(4)课题档案规范。申报表、议定书、课程监测情况、课题成果等要装订成册,分档保存。

5.地方教育科研的制度管理。一般需要制订以下制度:

(1)规划制度。规划的制定,既要参照一个时期内全国和地方教育科研规划的要求,更要切合当地教育的实际情况。要把科研项目按轻重缓急、难易程度、规模大小,区分出不同层次。明确主攻方向和具体任务,做到统一部署,密切协调,使学校的全部教育科研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2)目标考核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的具体内容,是把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达到程度列为学校管理水平、办学水平的考核指标,列为教科室、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业绩的考核指标。

(3)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的内容包括对已立项目实施过程的定期检查、督促以及项目承担者定期汇报等,对原方案或计划中的不妥之处及时调整,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4)经费资助制度。要想方设法扩大经费来源,支持课题研究,合理分配科研经费,使科研经费的比例、分配、使用和管理都符合科研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效。对学校预算内的科研经费和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并切实加强使用监督检查。

(5)表彰奖励制度。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于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奖励,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取科研资助,以制度化的形式联系起来。

6.地方教育科研的档案管理。教育科研档案是学校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十分重要,首先它是组织和发动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生动素材。有了这些档案材料,一方面可以激励教师热爱教育科研、增强科研意识;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选题、设计方案等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其次它能够为宣传普及和推广科研成果准备条件。再次,它也为考评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成果,以及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等提供依据。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收集。收集就是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情况下,学校有关人员或课题组在科研活动结束或告一段落之后,按照科研程序和档案要求,对科研文件材料进行科学的筛选、系统的整理,交科研档案部门归档。教育科研档案的收集工作要在日常研究的材料积累基础上进行,这是档案管理的基础。

(2)整理。整理是对收集的档案,按其自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系统排列和编目。经过科学整理,便于全面了解教育科研档案的内容构成和组织系统,从而能准确迅速提供利用。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中心环节。

(3)保管。保管是保护其完整、安全。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鉴定,一是统计。教育科研档案的鉴定工作是判定档案的价值,从而确定其保管期限,并定期销毁失去保管价值的档案。教育科研的档案的统计工作,要经常统计科研档案的数量、质量以及管理和利用状况。这几项工作都是档案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4)利用。利用是通过创造条件,以各种方式提供和开发科研档案资源,为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服务。教育科研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

四、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过程

1.计划。计划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体计划去组织、安排、实施教育科研工作;二是把各方面的计划都统一起来,掌握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使课题研究计划如期完成。注重教育科研工作的计划性,可以提高管理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可以不受或少受外来干扰,可以协调各课题组之间的关系。地方教育科研计划的内容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指导思想和课题管理、研究进程和质量要求以及保证措施等。

2.实施。一要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及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明确课题研究的紧迫性、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激发研究者的工作热情,然后组织科研队伍,培养骨干。二要协助科研课题负责人,把任务落实到人,定任务、定完成时间,使每个科研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增强责任感。三要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进展情况和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提供有关研究信息,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帮助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四要提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需的物质条件,包括研究经费、实践设备和先进的研究手段等。

3.检查。(1)检查科研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一些课题,特别是一些比较复杂的课题,在时间安排上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但一般情况下,还是要按计划进行。(2)检查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科研计划是否科学、可行,检验的唯一标准是科研实践。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由于客观情况千变万化,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未能估计到的情况。如果不顾客观实际情况,死抱住原计划中那些东西不放,则会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阻碍科研工作的进展。(3)检查科研计划执行情况。检查中,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提出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设法帮助解决。在检查中发现的某些问题,可能是新的科学的“生长点”和急需开展研究的课题,对此类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4.总结。这是教育科研形成成果的最后阶段,也是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教育科研的成果管理,主要应抓住成果的总结、鉴定和应用。因此,项目承担者要作总结报告。要成立成果鉴定的专门组织,组织有关专家,对教育科研成果给予认真的评议,为适当的奖励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教育科研项目取得预期成果,学校领导还要科学地组织成果推广工作,成果的推广要注重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对于在更大范围内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要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使研究成果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五、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原则

1.指导性原则

一要指导地方教育科研人员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地方教育科研要为当地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服务。这可以通过制定教育科研规划和确立学校的主要研究课题来实现。二要指导地方教育科研人员逐步按照教育科研的规范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研工作是有一定规范的,只有遵循教育科研规律,按照教育科研规范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这可以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制度和加强对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来实现。

2.服务性原则

一要为地方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舆论环境。要加大教育科研宣传的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功能和价值,使之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二要为地方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地方教育科研活动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减少其盲目性和随意性。三要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方面,为地方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应有的支持,尽可能满足教育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保证教育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3.激励性原则

对于地方教育部门来说,教师们大都是在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因此,组织他们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既要体现自愿、自觉、主动的原则,又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级、晋优等方面,充分体现教育科研的价值。另外,教育科研活动,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劳动,其成果的获得,往往需要倾注研究者大量的心血。研究者看重的不是一般形态的物质奖励,而是对其成果价值的肯定。因此,需要对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和做出贡献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而且要形成制度,以激励更多的教师投身到教育科研中来。

4.效益性原则

一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要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二要使有限的教育科研经费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运用,努力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三要加强对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管理,重视信息交流,扩大信息资料的影响度。四要重视对教育科研过程的动态管理,严格按照课题设计和教育科研规范实施课题研究。五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

六、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方法

1.行政管理的方法

行政管理的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权力,通过行政命令、指令和规定等,通过建立纵向层次的权力结构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的一种管理方法。科学研究的管理,一般不宜采用单一行政管理的方法,但是地方教育科研由于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教育行政部门对科研机构应有直接管理的责任,因此,地方教育科研必须力争得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积极支持。特别是科研规划立项和科研成果推广等环节,运用行政管理的方法,就能避免一般科研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随意、无序、分散等弊端,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从而保证地方教育科研取得更高的整体效益。在运用行政管理方法时,一定要充分按照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实施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指令和指导的关系,以理服人,民主决策,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保证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2.学术管理的方法

学术手段是管理手段之一,指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以达到管理目标的措施和方法,主要用于科研管理活动。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依照学科自身的结构、发展规律以及地方教育科研所处的工作层面,规划课题研究的方向;通过专家评议和论证以及学术委员会的审议进行课题立项,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价;通过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宣传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由于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进行学术管理就能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扬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相互争鸣,形成教育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

3.法规管理的方法

法规管理的方法,是指运用法规手段,执行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它有比行政管理更大的强制性,是各项管理的基础。在地方教育科研管理中,运用法规管理的方法,首先要制定好中小学教育科研系统内部管理的法规,尤其要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反映教育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客观规律,并与各地区、各单位和特定的时间跨度相结合,使法规能体现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其次要注重法规与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以维护法规的规范性、严肃性,特别要强调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者必先学法、依法,在制度上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开展创造条件。

4.经济管理的方法

     经济管理的方法,是指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方式来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执行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运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一要确立能够促进地方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得以健康发展的科研经济政策,在保证正常科研经费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运用经费杠杆调节和平衡教育科研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用以引导广大教师按照地方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所在学校教育科研之急需,努力将有限的经费投放在提高科研效益上。同时,还要建立地方科研成果的评奖机制,对作出显著成绩的教师和优秀科研成果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二要加强教育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与不同级别的课题挂钩,使个人利益与研究成效、管理绩效相联系,使参与到地方教育科研活动中来的每个科研工作者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自觉调整自己的行动,提高科研工作效益。   

 

(责任编辑:刘建琼)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关闭